2009年7月9日 星期四

節能減碳 態度決定高度

  • 中國時報
  • 【曾志超】

 台美二國均在近期通過新能源法案,惟二者內容卻有極大差異,充分凸顯二國對節能減碳的態度。不同態度因應全球暖化問題,也將產生不同的結果。

 工業革命以降,人類大量使用化石燃料與濫伐森林,因而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造成地球嚴重的氣候變遷,溫室效應已逐漸衝擊我們的環境。專家一再指出,人類若無法於十年內採取積極行動,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許多土地將被海水淹沒,部分地區糧食短缺,還有將近一半的物種將完全滅絕。幸而在環保人士的競相奔走下,而有限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產生,各國也紛紛立法推動再生能源與降低排碳量,以防止劇烈的氣候改變對人類造成傷害。

 同為溫室氣體排放大國的台灣與美國,不約而同的在今年六月完成新能源法的訂立,然二者卻有極大的差異。首先,在於減碳目標的不同:美國在眾議院日前通過的《美國潔淨能源與安全法》中(尚須經參議院表決),明文規定,以二○○五年排放量為基準,於二○二○年前將二氧化碳及其他溫室氣體排放減少十七%,並於二○五○年前將排放水準減少八三%。這樣的目標雖然被歐洲各國批評排放目標過於寬鬆,抵銷了歐盟在溫室氣體減量的努力,但起碼也訂出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避免地球進一步汙染。

 反觀,台灣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減量目標卻隻字不提,不禁讓人懷疑政府究竟有無減碳決心。節能減碳原為馬蕭競選政見,甚至明文於其競選文宣「台灣經濟新藍圖」中,預計於二○二○年前將排碳量恢復至二○○八年的水準。此一目標不僅遠低於京都議定書的規範,也不如備受批評的美國目標,更無法與最嚴格的歐盟規範相提並論,足見該目標並不是高不可攀的標準。原本政府已將上述目標訂於《溫室氣體減量法》草案中,想不到在六大工商團體的反對下,竟然取消減量目標與時間表的規定。沒有減量目標與時間表,即使訂有嚴格的罰則也是枉然,形同口號罷了。

 另外,二者在格局上也有明顯的不同。美國新能源法除了扶植發展再生能源發電產業外,也透過其他途徑達到減碳的效果,如積極研究提高現有的發電及天然氣的效率;還推動智慧電網,以達到電力資源的最佳配置,藉此降低成本,提高用電效率;及從汙染源著手,發展碳捕捉與封存技術;並提升建築物節能標準,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美國以多重管道,務實的發展替代能源,始能達到減碳的效果。

 然而,台灣卻僅全力壓寶在替代能源的製造業上,企圖以政府保證收購與補貼的方式,達到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減排的效果。但以現有替代能源極差的發電效率,即使全台都布滿了太陽能板與風電場,也無法取代現有的發電設備。此外,我國的新能源政策完全忽略了,台電是我國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源的事實,二○○七年其已占台灣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六二.二三%。易言之,如果現行的能源工業無法減碳,就算工業及運輸等其他部門都已達最低的排放量,也無法達成政府所設定的減排口號。不幸的是,政府至今仍沒有積極降低台電減碳的作法,無怪乎政府不敢將減量目標明列於條文中。

 從上述比較可知,我國在節能減碳的政策上態度過於消極,只想擁抱綠能商機,卻不願降低溫室氣體排放,似有逃避地球公民減碳的責任之嫌。俗謂「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台灣政府與企業淺碟式的思維與敷衍的態度,恐將使國內企業難以擺脫為人作嫁的角色,未來產品出口至歐盟,還可能被加徵懲罰性關稅。


2009年7月6日 星期一

高鐵, 搭不搭?

家住台北,在新竹上班的我,交通時間和金錢常就像天平的兩端,在我心裡秤啊秤的...而我的通勤方式也隨著油價、景氣與高鐵統聯的折扣,不停地做調整,以期在這經濟不景氣的日子裡,將每一分錢都花的壯烈有價值.之前因為油價的高漲與高鐵的折扣, 讓我慢慢減少開車通勤的次數, 而迷上高鐵的經濟方便,尤其是高鐵的自由座車廂,不但購票方便、價格實惠(72折的優惠) , 乘車時間也很彈性(可搭乘當日任一班次),那段日子,讓我每遇到通勤的朋友,都不得不用力地推薦高鐵.自由座的好處,讓當時許多通勤的同事們也都開始依賴高鐵.

那時搭過高鐵的朋友, 或許都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 自由座常人滿為患, 對號座卻乏人問津. 仔細想想,或許也有其中的道理.自由座比對號座便宜不少, 對短程的乘客而言, 運氣好的話有位置坐, 就算沒位置坐,站個30分鐘也無妨;而對長程的乘客而言,通常是起點就上車了, 能在自由座找到位置的機會更高, 當然就更不願意買對號座的票了.

也不知是為了解決對號座乏人問津的狀況,還是為了減少高鐵的虧損,自由座的票價從72折變成了93折,雖配合上雙色優惠,但優惠時段卻與通勤族上下班時間無緣,讓我不得不重新評估搭乘高鐵通勤的可行性,畢竟上班所賺來的錢, 不能都花在交通上啊~ 相較之下, 統聯的優惠就平易近人多了,我只好又投入統聯的通勤行列.

雖說高鐵公司後來因為注意到連自由座都空蕩蕩, 才又開始拉低折扣 , 試圖拉回客源. 但令人摸不著頭緒的是在端午節, 清明節與母親節時,卻又全面取消自由座車廂, 改為對號座, 此舉雖然不減返鄉過節的乘客數量,卻造成售票口前大排長龍,完全沒有考慮到高載量時售票的速度可能造成的問題,讓許多乘客可能身陷購票隊伍而來不及搭上原本預計搭乘的班次.這不禁讓我懷念起之前在高鐵站前有個專用現金購買自由座票的窗口,每個旅客的購票時間只需不到一分鐘,就算9:05抵達高鐵站,還是可以悠閒地購票並搭上9:10的高鐵,這才叫做高速啊~

身為小市民, 最能感受到政策的變化, 我常懷疑高鐵的折扣政策都從何而來,
如果決策者本身並沒有搭乘的需求,也未到現場實際地了解乘客的感受,光靠五花八門的折扣政策, 真的能達成提高營利與便利民眾雙贏的局面嗎?

小市民我倒是有幾個想法, 以不斷的調整折扣來測試民眾的搭乘意願, 還不如擁有固定的客源,
通勤月票就是個不錯的方式,多增設購票機以容納高載客量, 也能有實際的便民效益,
設計出一套更有用而且簡單的折扣系統,讓大家都自然而然地養成搭高鐵的習慣,不需要在報章雜誌上砸重金買廣告,口耳相傳的好評,讓乘客量增加,才能讓高鐵公司轉虧為盈.